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再说吴长庆、丁汝昌率“威远”号军舰和“镇东”号、“日新”号运兵船以及“泰安”号弹药船抵达朝鲜马山浦时,不巧正赶上大海退潮。

    吴长庆六营大军之所以舍仁川而选在马山浦登陆,原因是仁川海面停泊有英国和美国的军舰,日人在那里也有小股驻军,在没有彻底搞清朝鲜王宫目前状况前,以避免同他们发生意外冲突。

    丁汝昌同吴长庆商议由他和袁世凯前去探寻登陆地点,而吴长庆则留在舰上坐阵。勘探引军路线本来就是袁世凯的份内活儿。丁汝昌、袁世凯连同丁汝昌的两个护兵几个人一起划着舢船前往登岸。可船划出不远就因大海退潮,舢船便搁浅了,几个人只好下船赤脚步行。

    由于刚刚退过潮的海滩上,满是乱石、贝壳和杂藻,才走了一里多路,袁世凯的双脚便被乱石、贝壳硌破多处流了不少血。但他一声不吭,仍咬牙坚持跟在丁汝昌身后前行。

    丁汝昌、袁世凯很快便选择好了士兵登陆地点,就在他们往回走的时候,丁汝昌这才发现袁世凯的脚受伤流血了。他连忙叫护兵为袁世凯包扎,不料袁世凯将手一摆,说不用了,这点小伤不碍事的,咱们还是赶快回禀吴帅,叫士兵立即登陆,兵贵神速啊。

    丁汝昌赞许地点点头说:年轻人,难为你了。

    对于以上这些,《容庵弟子记》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七月(光绪八年)偕水师统领丁汝昌率各船回防济师,复偕丁公先赴韩境沿海一带汤杉板探查陆兵下岸处,中途潮退舟胶于滩,公及丁公赤足履砂石行里许,迨登岸两足皆破裂。丁公笑曰:纨绔少年亦能若是耶?

    刚开始时,丁汝昌对袁世凯并不感冒,认为袁世凯出生在富贵家族,不好好读书,却靠着关系混这等小差事,将来难有大出息。可通过这一短暂接触,丁汝昌很是感慨:富家子弟,亦非皆纨绔。看着眼前这个年青人那样充满朝气,不畏不怯,丁汝昌打心眼里开始对这位年青人逐渐好感起来。

    丁汝昌、袁世凯几人驾舢船很快迫回到“威远”号军舰上,由袁世凯向吴长庆报告了具体登陆地点。吴长庆下令“庆字营”所有官兵立刻登陆。

    命令刚发出去,一营营官黄仕林来见吴长庆,请示吴长庆士兵可否暂缓登陆。吴长庆问他:为什么?黄世林说:绕领大人,咱们的士兵不比北洋水兵,他们常年海上练,海上吃,海上住,早已习惯了。而咱们士兵个个都是旱鸭子,一路海上航行颠簸,因为晕船这会儿个个都吐得七晕八素,这会儿叫下船登陆恐怕不行。

    吴长庆一听就火了,骂道:你缺心眼啊!日人的舰船很快就到,你想等他们来了大家一块登陆?军情紧急,我们必须赶在日人前面,抢先进入王宫,控制着局面。

    黄仕林见吴长庆一脸怒气,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忙问:统领大人,以您的意思?

    吴长庆哼了一声,转过身来问袁世凯:袁帮办的意思呢?

    袁世凯高声说道:战端在即,大丈夫死尔尚且不惧,何畏晕船!

    吴长庆面露喜色,说了声好样的!当即命令袁世凯代理统领一营,实施登陆。下达命令完毕,吴长庆仍不忘回头狠盯了黄仕林一眼。

    袁世凯临危受命,立刻赶到一营,迅速布置登陆。只用了不足两个小时的时间“庆字营”很快就完成了登陆。部队稍作调整和战前动员后,紧接直扑汉城。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个东瀛小岛上,仿佛炸了锅似的,也在忙乱一片。

    “道拉吉”真他妈的野蛮厉害呀!一口气逃回日人长崎的花房义质惊魂未定,从牙缝里恶狠狠地咬出这么一句话。“花鬼子”暗自庆幸,这次亏了自己长得机灵腿长,好歹总算从朝鲜把命拣了回来。“花鬼子”咬牙切齿决定要报复“道拉吉”们。

    “花鬼子”立刻发电报给东京的外务大臣,把自己在朝鲜如何如何地遭受不公正待遇,怎样怎样地被“道拉吉”们一把火点了公使馆。最后自己又是多么危险地被人家端枪指着屁股一路狂奔逃命的等等,一番添油加醋苦诉,强烈要求日人政府为了“大日本”的在朝利益,不能跟“道拉吉”们再这么客气下去了。政府理应立即出兵朝鲜,挽回面子。不然,我就再也没脸在朝鲜外交界混下去了。

    经“花鬼子”这么一白话,日本外务大臣代理吉田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儿。了得,看把咱小“花”给蹂躏得都没个人形了。他认为:良机不容错过。

    第二天,天皇亲自主持召开内阁会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对朝鲜来它个双管齐下:先是“秀下肌肉”进行武力恫嚇;次之谈判问责再从桌上捞上点儿油水。最后真的实在不行了,咱就拳头上见真章。带兵的总指挥仍由井上良馨担任,“花鬼子”为全权代表。

    就在鬼子准备上刺刀的时候,日人外务省突然接到大清驻日公使黎庶昌函电,称要召见日外务大臣代理吉田。召见中黎庶昌告知吉田;本国政府发来训令,还是请贵国稍安勿躁的好,关于朝鲜这回“杀人放火”,我大清自会出兵靖乱。有什么事大清自会秉公裁决。

    对于清政府的照会,日人一边表面上采取默然处之的态度麻痹大清,一边背着身地调兵遣将出兵朝鲜。日人可不傻,他们知道,如果清军干预日人出兵,两国军队就有擦枪走火之可能。惟有抢在清军进入朝鲜之前出兵,才能提前控制朝鲜。到时候大清也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花鬼子”率了00名士兵乘舰船,从日本下关点火起航,一路浩浩荡荡向朝鲜进发。

    而作为前敌先锋官,袁世凯率领“庆字营”一营官兵一路未阻,这时己很快来到汉城城南郊外。不久吴长庆也率领大队人马随后赶到。本来嘛,清军是宗主国的部队,师出有名。再加上有金允植做向导,自然就加大了行军速度。

    而先前日本人以保护公使馆名义驻扎在汉城南门郊区的00名日军,看到大清军队乌压压地开来,生怕被这伙清军给悄悄灭掉,一声不响地全部向仁川撤退。一枪不放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叫袁世凯那个爽啊!000名官兵,相当于现在近个团兵力,好威凛哎。

    吴长庆让所有官兵一面稍事调整,一面派人进城探明情况。大约两袋烟的功夫,探子回报说:“乱军一听说清国大军压境,大部分窝在据点里大气不敢喘,丝毫没有抵抗的意思,另有一小部分全缩回王宫里去了。

    这就省事了!吴长庆命令张謇、袁世凯迅速调整和重新布置军队驻防。张謇和袁世凯很快拟出兵力驻防:主力部队驻扎下都监,吴兆有部驻防东别营,黄仕林部布置在南大门,也就是撤退仁川那股日军的驻地,趁窝了,张光前部驻军在小营,方正祥部为了方便与马山浦丁汝昌舰队保持联系,部队就驻扎在水原。而吴长庆大营帅帐,就设在东大门外的东庙内。如此,清军在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四周很快完成了周密布置。部队布置调动驻扎完毕,张謇、袁世凯领着吴长庆到各驻视察一番。吴长庆十分喜悦地道:你二人做的好,将帅才资亦不过如此。张謇说道:大帅过奖。一切皆出**廷这个“万人敌”。袁世凯慌忙谦恭地说:效力督帅,世凯当谒力为之。吴长庆满意地对袁世凯点点头,说道:运帱于胸,随机应变,无愧将门之后。

    而此时的“花鬼子”也正带领刚卸下船的00多名日军,风急火燎向汉城赶来。在快要接近汉城的时候,正碰上那伙撤退日军。“花鬼子”指起领头小子凶狠地骂道:老子死命地往汉城赶,你,你们却他妈的伸长个脑袋往后跑,什么意思啊!

    领头小子说:没被清军“包饺子”已经很不错了,他们有上万人啊!很明显,领头小子在撒谎。

    “花鬼子”听了,差点背过气去。等他稍一缓醒过来,神情惨然地挣扎着说:不可能,怎么可能,我这下手已经够快了,难不成清军比我们出手还利索,这不是他们以往的风格呀!

    领头小子点点头道:事实是这样的。

    “花鬼子”顾不上与领头小子再计较什么。他紧急抽调50名精货,组成一支追风队打前锋,剩下150名士兵紧随跟进。

    当“花鬼子”玩命似地一路狂奔到汉城,满眼里看到的尽量清军营盘,青龙旗当空飘猎。“花鬼子”心一下子凉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清军进驻速度竟如此之快。看着身后这50多名正在哈腰喘息的精货,心中无比悲愤。

    日本人在国内早就拟好了的“两管齐下”方略,这下全泡汤了。

    现在看来,大清进军神速,且数倍于我,这炫武嘛,我看就免了。没了炫武做特效。想要从谈判桌上捞些什么,那是不可能的。非要想在谈判桌上捞便宜,除非和清军决一死战,但那也是不可能的,400(原已有00)比“10000”,无疑于以身饲虎。清军已完全控制汉城要塞,即使再请本国派兵那也是迟来的爱。

    清军之所以能够迅速进驻汉城,全仗着袁世凯统领一营清军进兵神速,为大清国军队取得了先机,全面抑制着大局,使日军无所作为,趁机控制朝鲜的阴谋破灭。作为前敌营务处总帮办兼一营统领的袁世凯,其卓越的军事干才很快得以彰显。

    从此,日本人在朝鲜开始了痛不欲生的十二年受难期……

    面对残酷现实,“花鬼子”还是很识时务的。“花鬼子”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只身闯宫,向朝鲜王室问责,替那些死去的“冤鬼们”讨个公道。

    于是“花鬼子”满含悲愤,去见大院老头。

    “花鬼子”带领两个助手及卫兵,先是在景德宫重喜堂礼节性地拜谒了国王。接着便是去到延贤阁,单独会见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花鬼子”很悚这老头儿。他认为大院老头实在邪乎,动不动就跟人亮刀。可这悚归悚,为了天皇小哥,“花鬼子”还是提着胆子硬着头皮顶上。他这样做除了“诘责”之外,还隐藏着另外一种恶毒祸心,那就是设着法的想绕过大清这个宗主国,以一个朝鲜与日人之间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而否认大清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花鬼子”开门见山地向大院老头亮明本国处理此次兵变的“大义”方针。然后将一份处理方案捧到大院老头面前,方案上清楚写着这么几项内容:1.对在此次兵变中冤死的日人每人赔偿5万元;.将杀害日人,焚毁公使馆的罪犯统统捕获,量刑治罪;.准许日人在朝鲜驻守备部队两个中队计400人,保护公使馆安全;4.对日本开放元山,釜山和仁川港口等等。

    “花鬼子”后腿刚抬出延贤阁门槛,大院老头便和领议政洪淳穆等一班大臣对着“方案”开始琢磨起来。老头越琢磨心里越来气,“啪”地一掌击在方案上,对众大臣说道:赔偿,没钱;驻军,没门;想惩治罪犯,我就是!

    众大臣吓得目瞪口呆,张大着嘴巴。

    老头满脸怒气地大声喝道,对于日本人的要求,我们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

    众大臣忙附和说:国太公英明,我们完全拥护。

    大院老头依然怒气未消地对差备官玄昔运说:将这份狗屁方案给花房义质退回。命令所有军队做好战斗准备,日人再要他妈的横着来,老子就开打!

    “花鬼子”做梦也没想到,“方案”这么快被那位野蛮老头给退了回来。“花鬼子”提着“方案”的手颤抖个不停。心想,这回事情恐怕要搞砸。他先是在仁川登陆中贻误了战机,结果被清军抢先控制了大局;手中几百人不足以为本钱,谈判桌上失利是必然的。“花鬼子”越想越难过,真想抱头大哭一场。

    万般地无奈,逼得“花鬼子”耍起不要脸了。“花鬼子”决定再博上一局。他要找马建忠去。

    壬午兵变刚过去那会儿,清政府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曾让马建忠、丁汝昌配合大清驻日公使黎庶昌出面调停。朝鲜出任谈判代表都选定好了,以李裕元为全权代表,金弘集为副全权代表。李裕元是小李国王的叔叔,闵妃近臣,在中日两国之间属于中间人物。金弘集则是个开化人物,较倾向日人。这说明大院老头亦并非全然一味强硬,毫不讲理,平等相待的情况下,老头还是可以接受。毕竟程朱门生嘛。可老头就看不惯日人那种明明是孙子,却偏抢坐爷爷的大板凳的作风。日人“花鬼子”生硬着强X他人意志,惹得老头也陡地翘翘起,奋力反击。双方你来我往,各不想让,一时僵持不下。马建忠两次约谈“花鬼子”,均遭“花鬼子”拒绝,说日人有能力搞定此事,大清就不必插手了!搞得马建忠很是失落。如今见“花鬼子”主动登门求见,全不见以往那种嚣张劲儿,就知道这小子最近肯定吃了不少闷棍!

    “花鬼子”说:前次多蒙阁下关照,是我太过无礼,还望阁下涵量。

    马建忠见“花鬼子”会说人话了,也就不再去和他计较以往所发生不愉快。马建忠毕竟受过“洋洗礼”,出使过多国,是位很有经验的外交家。他不等“花鬼子”再多啰嗦,便一下子挑明了对方来意。

    马建忠说:目前朝鲜局势相当复杂,贵公使若想尽快处理问题,我大清的仲裁还是必须的。

    “花鬼子”点头哈腰地说:是是。敞使原以为这是我们日人和朝鲜两国之间的事,只要朝鲜给个面子,事儿挺好解决,所以不想有第三国插足。可没曾想,眼下这事儿搞棘手了。还望阁下予以谅解和支持。

    马建忠神情严肃地说:我大清不是第三国,而是朝鲜的宗主国,这一点请贵公使先搞搞清楚。大清进行仲裁是行使宗主权,不是你所说的第三者插足,这一点也请贵公使搞搞清楚。

    “花鬼子”知道自己一时着急,说了不该说的话。见对方陡起一脸愠色,真狠不得抽自己嘴巴。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了,还谈什么第三者插足呢!咳,插就插吧,不让人插怕是不行哩。

    “花鬼子”连连哈依,说:阁下教训得极是。但只要阁下愿意从中斡旋,我们愿和朝鲜坐到同一谈判桌上。

    马建忠说:既然贵公使有此诚意,我大清自会说服朝鲜,使你们两家早日坐下商谈……

    “大哥”做事太荒谬,且人不利已哪!

    当天下午,马建忠来到云岘宫,当面向兴宣大院君李昰应通报了与“花鬼子”会谈结果。

    大院老头一上来态度就相当强硬,先是细数当年本人是如何地“过五关斩六将”,打退“两次洋扰”中的法国人,美国人。接着就说,难道这日人还强盛过法国人和美国人不成?

    马建忠说:单就目前双方实力上讲,朝鲜还不足与日人相抵。这点我想大院君心里也一定很清楚。所以,我们建议大院君还是能够跟日人坐下来一起谈谈。

    大院老头愤愤说道:日人所列条件太过苛刻,简直逼人太甚。徒谈何益。

    马建忠见老头又臭又硬,便问:以大院君的意思下面该是怎么呢?

    “断交,驱逐日人!”

    “日人会籍此为借口诸武力解决!”

    “有大清在,我等何惧!”

    “大清国目前尚无与日人构兵朝鲜之意!如果大院君直是一意孤行,惟恐后果不堪!”

    “怎么?你们!……”马建忠的话,直令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心如锥刺,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二目如炬,直逼马建忠。马建忠顿然惶恐,似有心虚地躲闪着……

    关于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其人,前面已有过简略介绍。但那只是对他一个小小的侧影素描。那么一个真实全面而又血肉鲜活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以下笔者将就李昰应其人其事用一重要篇幅作一一详解:

    为了确保对人物故事形象能够叙述系统,完整塑造,难免与以前内容有复句之处,故此说明。

    李昰应,字时伯,号石坡,东海居士。

    180年,(嘉庆二十五年)1月1日,李昰应出生于朝鲜汉城。父亲是南延君李球,母亲是骊兴闵氏。李昰应出生时李姓王室已经衰微,受到外戚安东金氏压制,虽贵为王族却生活十分清苦,李昰应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并师承金正喜学习经史,汉学功底颇为深厚,为后来从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184年,岁的李昰应被封为兴宣君,在王室机构做过小官。由于长期受着安东金氏昏暗势力的压制,李昰应虽然学识渊博,为人豪壮,但却一直郁郁不得志。从那时起,李昰应开始逐渐萌生了打倒外戚权臣,恢复王室权威的心念,并能有朝一日执掌国政,中兴王室。但在当时只要稍有威望和才能的王室宗亲,都将被安东金氏集团或流放或处死。因此李昰应不惜自毁形象,与破落户子弟“天下长安”(朝语谐音)的千喜然,河靖一,张淳奎,安弼周厮混一起,由于成天衣衫烂褛、酒气熏天,且常常出入花街柳巷,赌场讨要小赏。李昰应的言行举止,生活作风很为世人所不齿,并送了他一个侮辱性的绰号“宫道令”。李昰应的韬光养晦,假痴疯颠,给安东金氏集团造成很大错觉,认为李昰应虽然学识不菲,却如此放浪街头,任人嘲弄,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饱腹墨水的“放荡君”。但是,李昰应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胸中抱负,蛰伏待机!

    186年(同治二年)十二月,朝鲜哲宗国王病逝,一个期盼已久的机会来到了。因为哲宗没有子嗣。聪明的李昰应早对宗法制度参悟了个精透,哲宗既然没有子嗣,那么继承王位的人就只能从王室旁支寻找敲定。于是他从一开始,就极力曲意迎逢和巴结安东金氏的金炳学,金炳翼与丰壤赵氏的赵宁夏等外戚权贵。有效地进行先前铺垫!

    李昰应虽为朝鲜英祖后代,毕竟“题”跑得有点远。可笑的是由于安东金氏将王族连流放带杀戮,已经搞得差不多断苗了,李昰应倒成了王室宗脉最亲近者。经过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两大外戚集团的妥协和默认,翼宗(纯宗之子)之妃赵氏(神贞王后)最终做出决定:将李昰应次子收为养子(李昰应父亲南延君李球就是被过继给英主之子庄献世子为养子),改名李熙,并继承王位。不仅如此,而且由于之前李昰应通过赵宁夏已经和赵太妃结成利益联盟,垂帘听政的赵太妃还授于李昰应摄政之权,替儿子小李国王打理朝政。

    1866年(同治五年),赵太妃结束了年的垂帘听政,李昰应名正言顺地成了朝鲜最大权力的拥有者。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终于可以大力施展才能,实现他胸中宏伟的抱负了!

    为了巩固权力地位,李昰应先是笼络一批有才干的官员和贵族,广泛任用南人和北人。如此一来,就连安东金氏,丰壤赵氏,南阳洪氏,潘南朴氏等外戚的名士能臣也都纷纷投效李昰应麾下,如金炳学、洪淳穆、赵宁夏、朴珪等。

    大权在握,麾下人才济济。李昰应以果断和有效的手段,开始了在这个被西方列强称之为“隐士王国“的三千里国土上长达十年的一系列改革。

    一、树立国家形象,重建景福宫。景福宫是朝鲜王廷的正宫,占地面积广阔,殿宇规模宏大,堪为巍巍王权的象征。可惜的是,在159年“壬辰倭乱“中,景福宫被一个名叫丰臣秀吉的倭鬼子一把火烧了。乞今60多年了,害得朝鲜历代王室都在一个叫昌德宫的旮旯里挤住。

    李昰应刚刚上任就果断下令重建景福宫,是出于两种政治目的,一是重塑朝鲜国家形象和王室至高无上的尊威;二是借修景福宫打击外戚。

    三百年了,自从丰臣秀吉那个纵火犯放火烧了景福宫,朝鲜王室就没过上一天宽敞顺心的日子。一个国家好比成一个人,一旦失去形象也就缺乏了自信,没有了自信就显得形渐卑微,在世人面前就像个低眉顺眼的小媳妇,失去自主,逆来顺受。所以,重建景福宫也是李昰应为自己的势道构建根基,将景福宫作为君主专制威权的象征,重新匡扶衰微的李氏王室,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标志。

    在很多著说里,关于李昰应重建景福宫一事,都有这样类似的描写;重建景福宫,朝鲜财政根本无力承担,于是李昰应倾心国力,一方面命全国官民捐献工程款,称为“愿纳钱”;一方面巧立名目,以获取工程费用和缓解财政困难,下令在汉城四大门征收通行费,在农村征收水税,在全国发行当百钱,甚至滥加引进清朝钱币,这些举措导致和朝鲜金融紊乱,人民负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